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 » 学术成果 » 学术论文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世界古迹保护的楷模
2009-04-23 10:01:42 阅读数:

 

王团战

      在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有一座神秘的地下王国,披甲执锐的武士俑群,惟妙惟肖的宫廷侍女,形态鲜明的朝臣宦者,以及包罗万象的汉代遗迹,向世人诉说着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封建王朝,它就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刘启及其王皇后的合葬陵园—汉阳陵,汉阳陵博物馆就坐落在汉景帝阳陵的陵园之上。

      汉阳陵是汉景帝与其王皇后的合葬陵园。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第三代第四位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文帝刘恒之子,汉武帝刘彻之父。他与其父汉文帝尊“黄老之术”,“与匈奴和亲”,推行“节俭”,减轻赋税,“与民休息”,开创了西汉的第一个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驱车沿西铜高速北上,跨过渭河大桥,转向西安机场专用线,翘首西望,远远便可以看到汉阳陵高大的帝陵封土。行进1.6公里便可进入园区,绿草茵茵,花木如林。踏羊肠小道,观帝陵神韵,顿觉心旷神怡。眼前自然景观与古代文明气息的完美结合,不禁使人产生遐想。

      汉阳陵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完全地下的遗址类博物馆,是中国汉文化的核心景区,占地3300亩。机场专用线暂时从景区东西穿过,把整座陵园分为南北两区。南侧建有“汉阳陵考古陈列馆”、“鹿园”、“罗经石遗址”。北侧有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和南阙门遗址(仿汉建筑风格的保护展示厅)已经正式对外开放。

      站在汉景帝陵前,环顾四周,除高大的帝陵封土、后陵封土和南阙门遗址的仿汉建筑外,呈现在眼前的竟然是一片生态景观。苍翠的松柏成行成列;忽绿忽黄的银杏成片成林;四大金刚椿榆楸槐自然分布,成组成团。树荫下青绿的草皮如毡如毯;玫瑰园里百花争艳;菊花园里暂无战事,以逸待劳。清晨园区,露草依依,花香扑鼻,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整个园区,设计独特、高大华丽的建筑当然无存。保护文物,保护环境,“弃宏大,就无形”的设计理念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唯有帝陵东北侧露出地面高约一米的“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入口坡道处的几个大字,在阳光和绿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古朴而神秘。酌此情景,不禁使人为汉阳陵建设者们“有为”而“无形”的奇思妙想发呼惊叹。

      汉阳陵共有地下从葬坑、外藏坑190余条,仅帝陵周围就呈辐射状分布着81条外藏坑。其中东面北侧的10条外藏坑已经发掘并对外开放。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就是这10条坑接见观众时所穿的迎宾礼服。更因其完全深埋地下,故被称为地下博物馆。

      沿坡道缓转而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巨大的石“碑”墙,系统的对西汉十一位皇帝进行了客观的简评,引导观众对西汉皇帝形成一个简要的世系概念。

      进入馆门,入口坡道缓缓延伸,一米、两米、三米…。步入地下封闭式展厅,光线由亮转暗,视觉由窄拓宽。特殊的照明系统,浑厚质朴的灯光色调,渲染着泥土中每一处遗迹遗物文化的气息。遗址区内大量采用真空、镀膜、控温、防结露的特种玻璃幕墙,将文物保护区域与游客完全隔离。通过温控调节,防止玻璃结露,最大限度的保持玻璃通透,为游客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参观环境,同时通过温度、湿度的控制调节,最大限度的为防止文物霉变、腐烂创造了一个特需的温度、湿度环境。这种特殊的文物保护方式,为国际首创,被国际文物古迹保护理事会《西安宣言》成为“汉阳陵模式”或“汉阳陵标准”并呼吁推广。

      现已发掘的十条外藏坑,长短不一、由南至北整齐有序的排列着。透过玻璃,坑道内英姿飒爽的武士俑严阵以待,婀娜多姿的侍女俑群翩翩起舞,体态憨厚的动物俑鲜活可爱,品种繁杂的生活用品堆积如山,琳琅满目的随藏品比比皆是。他们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西汉盛世的辉煌与灿烂,是对封建社会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

      沿参观线路行进,一条宽约3米的U形玻璃走廊横跨在外藏坑道上。几盏灰暗的灯光透出一丝丝光亮,悠长的玻璃通道从脚下慢慢向前延伸。小心翼翼的踩在玻璃地面上,低头俯视,一件件文物尽收眼底,触手可及,“啊!太神奇了!”“哇!我还是第一次这样参观!”游客们被眼前的视觉景象所惊呆。在这种充满神秘的环境氛围中近距离、多角度的欣赏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时,不禁为这种异乎寻常的遗址保护展示方法而感到震惊、叫绝。为确保出土文物免遭辐射,遗址区内均采用英国钮伦公司提供的无热源、无辐射冷光源光纤灯照明,对坑道内文物实施有效地保护。置身于这些神态安详、体态多姿的陪藏俑旁,脑海中历史上“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顿觉明朗起来,仿佛我们回到了那文明而消失的遥远时代。

      幻影成像是汉阳陵博物馆采用灯光、图像、声音等现代化多媒体展现历史知识的一个独特景观,弥补了博物馆陈列中呆板固定的单一展示方法。汉阳陵博物馆与澳大利亚合作研究开发,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光虚拟成像技术,独特新颖的展示手段和结构严谨的内容题材,演示了汉景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宫廷文化生活。整个场景采用实物道具与光虚拟成像,结合现代考古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汉阳陵的历史、结构、文物布局和文物考古发掘情况,激发了游客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使游客对汉阳陵有了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深受游客的喜爱。

      看完幻影成像,我们来到了地下博物馆中厅,整座中厅均采用陈列展示的方法,从西汉官署机构设置的分布到西汉的帝陵祭祀;从西汉车辆管理制度到服饰习俗;从日常生活器皿到各种陪葬俑的工艺流程,再一次向我们真实的剖析了这座神秘的地下王国。

      延出口斜坡前行,就是博物馆的出口,站在地面上环顾四周,仿佛我又再一次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现代。脑海中地下馆的一景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浑厚有力的结束语在我耳边久久回荡,“走过千年沧桑,有道盛世文景,尽在汉家陵阙”、“拨开历史云雾,虽说冰山一脚,却是帝王气象”……。

      通往遥远帝国的神秘玻璃走廊、展现汉代浑厚质朴文化的暖色格局、神奇的幻影成像以及楼宇自控、水源热泵机组等现代化配套设施,地下馆以对外开放就引起了社会轰动。人们被这座世界首屈一指新颖、独特的现代化博物馆所打动,前来观光的游客学者源源不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青睐,给予了高度评价,“太神奇了”“太宏伟了”“值得一看”…… 。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这种独特的保护理念与展示模式,在我国甚至于世界博物馆行列中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青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学者。2006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再次来汉阳陵参观,2007年11月法国总统萨科奇参观了汉阳陵博物馆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项杰出的成就,是其他古遗迹的楷模”。世界古迹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先生参观后这样感叹题词。

      汉阳陵博物馆这座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博物馆开创了一个新的保护模式,被评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2006年中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之首;中国国家旅游名片,国家一级博物馆等殊荣。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是古人对汉阳陵遗址的历史写照。“乘势而上,再创辉煌”,这是省文物局领导对汉阳陵博物馆的新希望。现在,汉阳陵这朵博物馆中别样的奇葩,正以勃勃生机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

 

                                                                                                                                                                                                                                                                                  2008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