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馆内新闻
《微笑的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汉阳陵出土文物专题展系列报道之一——规模宏大的汉景帝阳陵陵园
2009-06-09 09:42:35 阅读数:

 

   由陕西文物交流中心主办,汉阳陵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的《微笑的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专题展览将于20096月至20099月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行,参加此展览的100余件组珍贵文物均出土于汉景帝阳陵陵园。 

    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141年)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执政期间,他崇奉黄老之术,轻摇薄赋,减笞去刑,和亲匈奴,与民休息,据史书记载,当时社会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被后世赞誉为文景之治,为其子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

    帝陵陵园由陵城构成外围,平面呈方形, 陵冢呈覆斗状四棱台体,陵高32.28米,位于陵园中心。整个陵园由围墙、门址、排水系统、封土、墓道、墓室及81条外藏坑组成,布局合理,排列有序。

    后陵陵园形制、平面与帝陵几乎完全一致,而规模略小。其平面亦为正方形,四边亦有夯土围墙,四墙中部均有门。陵冢呈覆斗形,高26.49米。封土外围探明外藏坑28条,目前尚未发掘。

    南北区从葬坑分别位于帝陵的东南和西北方向450米处,均占地96000平方米,各有对称分布的从葬坑24座。最长的坑299米,最短的坑25.2米,坑宽一般3.5米左右,最宽者10米,坑深一般7~8米、坑间距20米左右。从葬坑均为竖穴土圹地下隧道式建筑。19905月至19999月通过对南区5座从葬坑的局部试掘和对10座从葬坑的全面发掘,出土着衣式彩绘陶俑及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各类文物30000余件。从排列阵容和出土文物来看属于军事性质,可能是西汉时期南军和北军的缩影。
  
   
陵园内以帝陵为中心,其布局四角拱围、左右对称、东西相连,形成了西汉时期帝王陵园的完整格局。陵园的核心区设有内外城,均为正方形,每边垣墙的中部设有阙门,阙门有左右对称的阙台。中间为门道,阙台由下到上有三层,由小到大有三出。内外城之间设有大型礼制性建筑遗址。一号建筑遗址位于帝陵西南方向约450米处,遗址东西长320米,南北宽210米,外围有壕沟、垣墙,垣墙以内有保存较为完好的规模较大的建筑遗址。1992年至1993年对东南部的1000平方米进行了试掘,清理出墙基、柱础、庭院等建筑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瓦当、铺地砖等建筑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段数十米长的南北向墙基下出土了230余件塑衣式粉彩陶俑和部分动物俑,有舞女俑,也有奏乐俑,成为一组伎乐场面。二号建筑遗址 (又称罗经石建筑遗址)位于帝陵东南方向约300米处,平面为正方形,边长260米,可分为内外两层建筑。外围有壕沟,沟内的四角有曲尺形廊房,四边的中部各有一门道,门道内侧各有两孔渗水井。内有中心建筑一座,平面为正方形,边长53.7米。遗址内高外低,中心高于周围地面5.3米,夯筑而成。遗址的中部有一中心柱石,外围有砖铺回廊和散水,每边有14个壁柱和三处门道。门道的台阶上铺有四神纹空心砖。四面的铺地砖、墙壁、屋面上接东、南、西、北方位分别涂有青、红、白、黑四种颜色。遗址布局规整,气势宏伟,是西汉时期的大型礼制建筑。

    阳陵陵园内有两处陪葬墓园,分别在北部和东部。北部的陪葬墓园在帝陵以北约600米处,共有两座陪葬墓,均为东西向中字型大墓,有封土,外围各有12座从葬坑。以墓室为中心,外围有边长170米的正方形围沟将墓园区域划分清楚。东区的陪葬墓位于东司马门外约100米以东。在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1500米的范围内,分布着200余个大小不等、年代早晚不同的贵族陪葬墓园。初步探明有不同时期的陪葬墓10000余座,已发掘2000余座,出土文物万余件,是目前已经探明的国内最大、最为完整的西汉时期的贵族陪葬墓园。

    刑徒墓地在帝陵西北约1.5公里处,其面积达8万平方米,70年代初被发现,估计葬于此地的刑徒在万人以上。72年发掘了其中的29座墓葬,发现了35具人骨架,其墓葬排列无序,尸骨凌乱,相互枕籍,埋葬草率,均无陪葬品。骨架上大多戴有""""等类铁制刑具,有的还有明显的砍斫痕迹。

    阳陵邑古城遗址位于东区陪葬墓园的东部,东西长4500米,南北宽1000米,总面积4.5平方公里。已探明东西向的街道11条,南北向的街道31条,组成了200余个里坊。主街道宽62米,将陵邑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钻探与发掘结果表明北部建筑规模较大且内涵丰富,应为官署区;南部建筑规模较小且遗存简单,应为民居区。在陵邑的南部探明一段970米长的城墙,墙外有护城壕。城内发现有大量的烧造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具的陶窑,出土了大量的砖瓦等建筑材料,清理出多处房屋建筑遗迹,且有大量生活用具、封泥、货币等文物出土。阳陵邑作为西汉时期的中小城市,其城内的建筑规模与形制体现出当时全国各地达官显贵、大户豪强不同的建筑等级和风格,是研究西汉陵邑不可缺少的内容。

    汉景帝阳陵陵园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布局规整,规模宏大,是目前在西汉帝王陵园的考古发掘、勘探调查和研究方面工作做得最为深入周详,成果最为显著的一个。这些考古研究成果,正在为学术界所广泛关注和引用,成为科学工作者破解西汉帝王陵寝制度和丧葬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