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 » 学术成果 » 学术论文
汉阳陵文物交流展览的思考
2015-07-24 11:19:26 阅读数:

汉阳陵博物馆  程艳妮

内容摘要

      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奉献的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实现社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汉阳陵博物馆在文物交流展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有汉阳陵出土文物参展或以汉阳陵彩俑为主题的展览已经超过34个,汉阳陵出土文物的足迹已走遍世界五大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在宣传和展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汉阳陵博物馆    文物交流   出境展览

 

      进入21世纪,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利用、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博物馆各学科技术领域的知识水平在不断提升,新的领域和潜在研究课题也在不断开拓和发展。未来的博物馆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博物馆可能大相径庭。但是,其中的一个领域在过去、今天和未来将一直是博物馆性质定位的最重要的部分,这就是公众展览。

 

      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奉献的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实现社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汉阳陵博物馆也在文物交流展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阳陵大规模考古发掘至今,20多年来,包括汉阳陵出土文物在内或以汉阳陵彩俑为主题和的展览,已经超过34个,汉阳陵出土文物的足迹已走遍世界五大洲的23个国家和地区,在宣传和展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轨迹。

 

      一、汉阳陵出土文物出境展基本情况

      汉阳陵的文物出境展始于本世纪初,所有展览均由国家文物交流中心或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承办,其中汉阳陵出土文物专题展2个,汉代文物专题展1个,秦汉文物精品展6个,兵马俑专题展13个,其他主题的展览22个。所到国家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韩国;横跨欧亚大陆的土耳其和俄罗斯;欧洲的芬兰、瑞典、挪威等12个国家;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智利3个国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每个展览的参观人数均超过了5万人次,其中,在韩国、西班牙和意大利3国的展览参观人数均突破百万。上述展览共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1200多万人次。

 

      二、汉阳陵出土文物3个专题展的基本情况

      (一)古史鉴今---中国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挪威展

      该展览于2005年1月16日到12月4日分别在挪威的斯塔旺格市考古博物馆、奥斯陆大学文化遗产博物馆、特隆赫姆市的挪威科技大学自然历史与考古博物馆3地巡展。

 

      此次展览是汉阳陵出土文物的首次境外专题展览,展品多数为陶器,有着衣式裸体武士俑、侍从俑,塑衣式伎乐俑、舞蹈俑和侍从俑;有马、牛、羊、猪、狗、鸡等各类动物;有灶、罐、井、壶等生活器具;有瓦当、砖、排水管等建筑材料,还有兵器、印玺、封泥等其他品类的文物,共计104个品类,205件(组)。“展览以‘以史鉴今’为主题,分为墓中之镜、战争死亡与帝王、皇陵、道德与艺术、房屋与住宅、膳食与餐饮、武器权力与等级、丝绸之路开通8个板块。从推介的主旨、到陈列的布局及声、光、电的运用上,都显得独具匠心,引人深思。”

 

      本次展览是为了迎接和庆祝中挪建交50周年由两国文化部门提议主办的。展览开幕之前,挪威就洋溢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在展览地的主要公众场所都张贴“古史鉴今———中国汉景帝阳陵”的宣传画。每个展地都在展出前通知学校预约参观,并且设置了穿汉服、学汉礼,陶艺制作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中国文化。展览举办期间两地的专家分别参加了题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和“当代陕西考古——问题、对策与成就”的学术研讨会,对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不足10个月的展期内,约有50万人次观看了展览,其中80%的观众来自挪威本地,30%的来自瑞典,冰岛、芬兰,丹麦等欧洲其他国家。

 

    (二)中国汉代文物比利时展

      1993年,陕西省文物局曾在比利时成功举办过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共有75000多人前往展厅参观,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灿烂和博大精深给比利时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利时国王阿尔贝和王后访问中国时特意到西安亲临现场与秦兵马俑合影留念。2005年初,“古史鉴今——中国汉景帝阳陵文物展览”又先后在挪威三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引起了比利时观众的浓厚兴趣,安特卫普省政府希望这批中国汉代文物到比利时展出。2005年6月,比利时国王阿尔贝和王后再次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又一次被汉阳陵博物馆精美的文物所吸引,随行的其他比利时官员也为汉阳陵的文物惊叹不已,比利时方面更加期待中国汉代文物早日实现欧洲之行。在陕西省与比利时安特卫普省建立友好关系20周年之际,2006年,展览终于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省省政府展厅拉开了帷幕。

 

       “中国汉代文物展”于2006年8月至10月举行。展品共计113件(组),展品几乎涵盖了中国汉代考古发掘出土的所有器物类,包括陶器、铁器、玉器、青铜器等,种类齐全、内涵丰富,展览通过实物形式全面反映了中国汉景帝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文明。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省政协副主席张保庆,安特卫普省省长鲍罗斯、副省长吕多•浩森等双方官员应邀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安特卫普省副省长吕多•浩森感慨地说:“中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神秘国度,2000多年前的汉代文物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参观这些文物犹如畅游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展览举办期间,展厅里总是挤满了前来参观的游客。安省政府官员喻苏姗女士介绍,该展是两省继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文物展览合作,中国文物在这里成功展出又一次引起了轰动。

 

      (三)“微笑的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 汉阳陵出土文物台湾展

      “微笑的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汉阳陵出土文物专题展于2009年6月27日至9月27日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参展文物共计100件(套),包含有阳陵特色的“裸体俑”、各类动物陶塑和大量富有生活气息的器物,充分反映“文景”时期的盛世景象,其中各类“着衣式陶俑”是这次展览的亮点。

 

      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在展品开箱仪式上说,台北历史博物馆每年的寒暑假,都会举办有特点的展览,自秦兵马俑成功举办后,这里就成为孩子们假期的乐园,这次陕西出土汉俑展出的名称为“微笑彩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其特点是,彩俑大多都面带笑容,显示了汉代“文景之治”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安定且富庶的年代。

 

      展览开幕当天早上,台北历史博物馆门口就出现排队人龙,来自基隆七堵的吴女士夫妻,是第一对进场参观的民众。吴女士表示,汉代彩俑面带微笑,颇具亲和力,比秦代兵马俑更吸引人。过去曾在旅游节目看过汉代皇陵介绍,今天能亲睹文物,感到很兴奋。

 

      6月29日下午,在台湾访问的景俊海副省长专程来到台北历史博物馆,视察该展览。景副省长在离开博物馆之前,要求陕西文物代表团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保证参展文物的安全,并希望代表团成员在台期间要认真学习台湾博物馆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大力宣传陕西,把展览的成功举办转化为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期3个月的展览共接待游客10.9万人次,在台湾引起了较大反响。

 

      三、汉阳陵文物外展的作用

      (一)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以汉阳陵彩俑为主题和包括汉阳陵出土文物在内的34个出境展览,接待境外观众超过1200万人。展览向世界传播了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和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传达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同时也为世界人民了解陕西,了解中国提供了平台。

 

      21世纪以来,我国与一些国家举办文化年,文化节活动,文物展览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美国举办的《黄河文明展》,在荷兰举办的《中国秦汉文明展》,在比利时举办的《中国古代帝王珍宝展》等12个展览就是中国年或中国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文化年和文化节活动外,迎接和庆祝中国与外国建交或关系正常化周年庆,也是两国合作举办展览的主要目的。在智利举办的《古代中国与兵马俑展》,瑞士的《兵马俑军队和统一的秦王朝》,美国的《中国秦兵马俑展》等10个展览便是两国建交周年庆典的重要活动。

 

      省级间交流合作同样是促成展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陕西省与比利时安特卫普省建立友好关系20周年之际,《中国汉代文物展》在安省省政府展厅举行,时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的张保庆参加了展览开幕式,并对文物外展在两省交流合作中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据不完全统计,香港和韩国举办的《陕西出土文物精华展》,意大利的《中国秦文化精品展》等10余个展览,在举办期间陕西省省长、副省长等省级领导曾莅临现场指导展览工作。

 

      港、澳、台地区与祖国同宗同源、血脉相连,举办两岸四地文物交流展览,极大增强了港、澳、台同胞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2009年《微笑的彩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展》在台湾举办,陕西省人民政府主管文物工作的副省长景俊海专程赶到台湾历史博物馆观看展览,并再次对陕西外展的影响力和文物外展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更重要的是专题展览所到之处备受主办国家和地区的欢迎,均有我国驻外大使馆和领事馆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协助,其中摩纳哥的《秦始皇的世纪展》,意大利的《中国秦文化精品展》,马耳他、瑞典和加拿大的《中国秦兵马俑展》,智利的《古代中国与兵马俑展》,罗马尼亚的《华夏瑰宝展》等举办期间均有国家元首参加开幕式和参观视察,并适时进行政治会晤。文物出境展览为国家的外交大局搭建了很好的服务平台,这一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博物馆发展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为加强博物馆分类管理,引导博物馆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博物馆运营水平,国家文物局于2008年5月确定并公布83家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为深入了解一级博物馆的实际运行状况,总结一级博物馆的运行经验,明确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国家文物局要求一级博物馆必须参加年度运行状况的评估工作,目前,2009、2010和2011年度的评估工作已经结束。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由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分值均为100分,其中,定性分析由5个部分组成,陈列展览与社会教育分值最高,占总分的35%,而此项中仅临时展览分项就占到43%;定量分析由四个部分组成,展览与教育项为45分,而其中的展览分项占25分,可见博物馆工作的重心越来越向展示与传播、教育等新功能倾斜。

 

      以汉阳陵博物馆2011年评估结果为例,汉阳陵博物馆总分61.7022分,排名59,其中定性分析中临时展览一项得分为10.8000分,高于平均分10.45780分,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汉阳陵博物馆的出境展览。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多重功能,但是直接面对公众和服务社会的主要还是展示,公众和社会也主要以博物馆的展览来评估博物馆的成就。汉阳陵出土文物为主题的三个展览,对于欧洲和台湾人民全面了解汉代历史,汉代文化,了解汉阳陵提供了窗口,发挥了积极作用。而汉阳陵出土文物参加的其他主题的展览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汉代,了解汉阳陵提供了平台。

 

      (三)为文博界同行提供了开阔视野、扩大交流的机会。

      “由于文化遗产保护是考古、历史、哲学、美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密切相关联的综合性学科,只有多学科间的密切参与和配合,才能保证文化遗产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正是复合型人才迅速成长的最有效通径!”

 

      汉阳陵博物馆的馆级领导、专家、专业人才和外语人才自2001年至今,先后已有20人次分别作为省文物局代表团、学术交流团、工作组的成员出访举办临展的城市和博物馆,出访次数超过70次。

参加外展人员除完成学术交流、翻译、撤、布展等临展相关工作任务外,有机会与国外同行在学术研究、展陈布置、教育活动的组织策划、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交流,同时有机会参观海外知名博物馆,开拓视野,学习博物馆管理,策展,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先进方法和技术。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在文物陈列展示、保护收藏、社会教育等方面经过了长达百多年的历练,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和教训,而汉阳陵博物馆开馆至今不过10余年,在基础设施、理论研究综合管理等方面尚不完善,借助参加外展的机会,吸收先进技术为汉阳陵博物馆的发展服务,进而提高自身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四、汉阳陵外展的局限性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积极开展以汉阳陵出土文物为主题的外展活动

      目前,以汉阳陵出土文物为主题的外展数量较少,应突出自身优势,强化对阳陵文物的解读和表述。

 

      在汉阳陵文物34个外展中仅有3个是以阳陵文物为主题的展览,占总数的0.09%,而其余31个外展,汉阳陵文物大多充当的是配角。在以上34个出境展览中,阳陵展品的数量以10到20件(组)文物占多数,约占41%;20到50件(组)展品的展览,7个,位居第二;仅有4个展览的阳陵展品超过50件(组),另外有6个展览的阳陵展品不足10件(组)。而且在所有的展览中38%的展览是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主题的,另外有6个展览虽说以秦汉展览为主题,但展览的重头戏和最受欢迎的部分仍然是秦兵马俑,即使其他主题的展览,如《陕西出土文物精华展》、《华夏瑰宝展》、《丝绸之路展》中,秦兵马俑也成为不可缺少和最受欢迎的参展品。

 

      兵马俑展览受追捧的原因与兵马俑造型体量的独特性和艺术上的写实性有着巨大的关系,但是与兵马俑的问世恰逢中国推行文化外交的时机也有着必然的联系。虽说汉阳陵的考古发现晚于兵马俑20余年,汉俑从体量上又无法与秦俑相媲美,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文物资源优势,适应各国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和重视的需要。

 

      “全球化使原来局限于某一个地方、分属于某一个民族的遗产在遗产工业的生产和交流中成为出口产品,遗产的被选择和被操作使之转化为一种媒体——根据某一特定的需要和语境的被表述。这种情形决定了遗产在很短的时间里呈现出多方面的、新的表述与被表述关系的重组。” 因此,强化遗产的主体表述是近几年来国际遗产界的一种强烈呼声,这很值得引起我国遗产界的反思。就汉阳陵出土文物来说,如何发挥汉俑小巧精致的特色,如何在展览中强化我们对汉俑的诠释权,应该成为我们今后策划汉阳陵专题展览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二)只有输出展览,没有引进临时展览,应积极克服困难,不断丰富临展内容。

      “引进异国文化展览,让社区内的民众有机会了解其他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既是博物馆的功能要求,也是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职能要求。”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指标评估体系-----定量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临时展览包含原创性临时展览、引进临时展览、输出原创性展览3种展览形式,且每种展览形式的展览次数不得少于两个。《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简报(2011年度)》报告显示全国多数一级博物馆关于此项的申报材料出现选题雷同、数量不足的情况,出现混淆3种临时展览概念的情况,当然汉阳陵博物馆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类似问题,尤其在引进临时展览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大。但是,通过引进临时展览,汉阳陵博物馆才能完善自身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在一级馆的位次。

 

      (三) 在外展览中学到很多先进的经验,但未能学以致用,要在实际工作中拓展思路,争取更大发展。

      上文提到汉阳陵博物馆先后有20人次借助外展机会出国学习,开阔眼界。博物馆要求每次参加外展的人员回馆后向全馆职工汇报外出随展的收获和体会。每次汇报都很精彩,通过汇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了解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方式方法,但是由于经费、藏品资源、市场定位等各方面的原因,该项工作坚持不够。

 

      以2009年汉阳陵博物馆在台湾举办的《微笑的彩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特展》为例,该展览先后有8人次赴台湾学习,回来后带回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其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便是特展的纪念品。该展览展期仅为3个月,而为了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台北历史博物馆竟然开发出与特展相关的文化产品近百种,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装饰用品、文物图录等几大类,多是采用汉阳陵出土文物图案设计而成,紧扣展览主题,设计独特包装精美,并在展场中专设了一个文化产品销售商店。其中两位随展人员给带回的塑衣式女俑书签和男文吏俑钥匙链让人不释手,珍藏至今。

 

      汉阳陵博物馆自1999年开馆至今,开发设计的文化产品仅包括装饰、文具、图书、生活四个类别共计20种,设计和包装也相对简单。除图书类外,其他文化产品的年销售量很小。虽然在基本陈列展厅设有专门的销售商店,但陈设在主要位置和销量可观的多为与汉阳陵无关的纪念品。而在临展厅设立专门的销售点是汉阳陵2013年常设临展厅建成后与时俱进的新举措,销售的纪念品虽有汉代文化符号但与新临展主题毫无瓜葛,截止2013年底销售额不过数千元。

 

      汉阳陵博物馆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每年的门票收入不过1200万元左右,除专题研究、保护等项目,很难得到政府的财政拨款,使得开发文化产品困难重重,这就需要我们拓展思路,向国内外其他博物馆学习,尝试将文化产品的开发交给专业的设计制造公司来进行,创新发展思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文物外展是提升博物馆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汉阳陵出土的文物,特别是微笑的彩俑,俨如一个个特殊的文化使者,在世界各地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以其特有的方式宣传汉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这些特殊的使者们会继续微笑着,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诠释中国文化遗的特殊魅力。

 

注释:

David Dean: “Museum Exhibi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Routledge, London, 1994 P35.

郭宪曾:《以“镜”为主题的沟通———由汉阳陵文物在挪威斯塔旺哥市的展出引起的思考》,中国文物报2005年4月26日第八版。

国家文物局网站:《古史鉴今——中国汉景帝阳陵出土文物展》,2005年2月23日。

陕西省文物局编:《陕西文物交流》(2009年刊)P2-P3,2010。

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引领潮流的陕西文保和外展》,《中国文物报》,2013年6月7日第六版。

王占奎:《关于王占奎等四人出访美国参加亚特兰大海伊艺术博物馆学术交流的总结报告》P69,《陕西对外文物合作交流》,2009。

庞雅妮:《国际交流展览背景下的秦兵马俑展览现象解析》P174,《秦晋豫冀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论文》,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庞雅妮:《国际交流展览背景下的秦兵马俑展览现象解析》P182,《秦晋豫冀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论文》,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庞雅妮:《国际交流展览背景下的秦兵马俑展览现象解析》P182,《秦晋豫冀四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论文》,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彭兆荣:《遗产:反思与阐释》P21,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一版。